我国现存最早的通关管理法规——《津关令》 -pg电子试玩网站免费
1983 年12月到1984年1月,在江陵张家山汉墓出土了1600多枚竹简,其中247 号墓发掘的《二年律令》中除了《金布律》、《效律》等20余种法令外,还有《津关令》1篇,共37 枚。
《津关令》是吕后二年(公元前186 年)以制诏形式颁发的法律之一,完整记载了西汉初期的关津管理办法,是我国现存最早的通关管理制度文物。
根据《津关令》记载,汉代关、津设于水陆交通要塞,设关都尉等负责关津的日常管理,在检查行人和违禁物品、征收关税、缉拿罪犯、军事防御等方面起着重要作用。汉代实行严格的通关管理制度,吏民出入关津须携带“符”、“传”等有效证件,否则不予放行;对阑(即走私)出入关塞、诈伪符传、偷运马匹黄金铜铁等禁限物品予以相应刑罚,并明确界定了守关吏卒失职、渎职的行为及其处罚。当时还重点通过武关、函谷关、临晋关等关隘与沿黄河渡口构筑起由南而北的军事屏障拱卫关中地区,确保长安作为全国政治、经济、军事中心的安全。
结合汉初社会形势,对照这些详尽的记载,不难看出颁布《津关令》的直接目的在于控制人口来维护统治,以“黄金”为抓手来稳定经济秩序,以“马匹”、“铜铁”为突破口整顿军备。而这一切的原因,除了通常认为的以“强本弱末之术”防备原关东诸国旧贵族势力卷土重来之外,更有为防备匈奴做军事准备的考量。
作为反映汉代关津制度的国家一级文物,《津关令》原件现存荆州博物馆。2007年,经湖北省文物局批准,荆州博物馆为正在筹建的中国海关博物馆复制了一套(共37枚)张家山汉简《津关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