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际贸易培训:跨境电商财税合规需要解决哪些问题? -pg电子试玩网站免费
近两年,“财税合规”这个词在跨境电商领域发展的过程中频繁出现,不少跨境卖家也出现了大量银行卡被锁,税务风险暴雷事件也是日益频发,而去年的欧盟税改、ioss等政策变化也让跨境电商卖家们受到了不少影响。随着国家税务体系的逐步完善,金税四期上线 大数据,也将造就史上最严的税务风险管控。
当下财税规范日趋完善,可其中的“坑”也为数不少。跨境电商要如何才能做好财税合规转型呢?
为什么要做财税合规?
对于跨境电商卖家来说,合规转型面临的第一个问题,就是“财税合规是什么,为什么要合规?”或者说,“合规能为咱们跨境企业带来哪些价值呢?”
对于跨境电商而言,各个国家对物流和资金的出入境均有所规定,这包括了跨境物流、资金流的合规。不同规模、不同业务类型的卖家,合规转型带来的价值各不相同。对于小型的卖家,合规的诉求比较简单,主要聚焦国内银行账户与资金流水安全,完成基本的税务合规,规避潜在的封卡和税务稽查风险,保证生意的持续运转。对于中大型买家而言,会有更大的价值,主要体现在几个方面:
基础财税合规
建立跨店铺的合并财务报表,真实可靠的财务数据,将能够帮助卖家对全盘的现金流、库存占款等重要指标进行预算管理,规避经营风险。
深层次的财务合规
其实本身也是对商业模式的梳理和优化的过程。合规且经过合理规划的业务架构和公司架构,能够有效得承载公司的股权价值。帮助公司实现从“赚经营流水”向“赚股权增值”的升级。
架构和业务流程理顺之后
股东将可以在中国大陆、香港以及其他主体之间分配营收和利润,利用国别税制差异,优化全盘税负;利用境外分红,更科学地满足创始人团队的家庭财富管理。
跨境电商做财税合规,需要解决哪些问题?
具体到财税合规转型这件事情上,我们究竟需要解决哪些问题呢?我们先做一些简要的归纳,让跨境电商卖家朋友有一个感知,后续我们将深度进行解读。
(一)经营层面财税合规问题
1、核算规范性、两套账、会计核算能力
国内多个店铺主体公司,均没有进行财务核算,财务报表长期体现为0,税务长期零申报。
个人账户收款,主体公司和经营公司没有流水,公司账户无法建立合规的收入来源。
只有店铺层面的历史经营数据,没有公司层面的完整的财务报表。面对监管时,无法自证业务实情。
多套账、多类别支付工具及创新的支付模式,资金无法合规并表。
成本费用无法分摊到具体产品,无法核算毛利,无法建立面向未来的资金预测和财务预算。
跨公司、跨平台、跨国境的货物和资金调拨,导致关联往来混乱,账目无法核实。
无法核算真实准确的盈利情况,导致股东分红、股权激励分红时,缺少可服众的真实数据基础,影响股东之间、公司与员工之间的信任关系。
erp系统无法支撑财务管理,财务合规路径迷茫,基础欠缺。
基本财务合规缺失 ,导致公司面临资本机会的时候,无法通过尽调,缺少估值基础,只能眼睁睁得错过机会。
2、业务流、资金流和税务流错配带来的税务风险
买单出口双清包税的模式,导致公司的业务实质在税法定性上体现为一般国内贸易(而非跨境电商),面临增值税风险。
香港公司仅用于收款,与货物流不匹配,导致账面存货负数。大陆及香港均面临税务风险。
出口低报关或者少报关的做法,导致境外资金无法正常结汇回流,内地运营资金压力大。
小件邮政包裹直接发送境外,不走报关流程导致潜在的税务风险。
公司在全球纳税的应对策略不明确,在各国都面临税务风险,缺乏全球范围内的税务筹划能力,且公司对风险大小无法评估
(二)股权架构及公司治理问题
多种多样的具体财税问题,持续堆积,长期发酵之后,会在股东价值层面,造成进一步的问题,包括以下四点:
1、团架构缺乏整体设计
跨境电商企业通常在多个国家、地区设有公司,各主体均为个人直接持股,缺少完整规划。在不同股东利益分配、股权激励、团队业绩考核、职能分工、资源配置等方面,存在诸多不便。
2、商业模式呈现为"贸易商",缺乏资本价值
当前,大部分经营较好的跨境电商,已经逐步形成自身的特色和优势。然而,在商业模式和财务模型上的缺乏统筹,最终只能呈现为一家传统的贸易商。从资本视角看,贸易商缺乏估值空间和投资前景,股权价值不高,从而导致难以获得融资。
3、各类股东的长远利益分配与退出机制欠考量
集团和股权缺少设计,不同的股东对于投资收益的要求不一样,风险喜好也不同。创业团队股东、股权激励股东、投资人股东、资源方/合作方股东,应当分门别类设置不同的表决权、收益分配和退出机制。
但现实中,公司往往没有考虑过不同的股东的实际诉求,针对性设计不同的权力、利益分配机制和退出机制。
4、跨国集团架构、业务流、资金流无法理顺
跨境电商业务达到一定规模后,几乎必然出现订单流、资金流、货物流错配,成本费用无法分摊。公司资产与家庭资产、多公司业务经营、资金库存等经常混同管理。创始人团队,一方面应当尽早解决这些问题,另一方面,应当提前做好家庭资产、公司资产、各大类业务之间的风险隔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