贸易战加征关税应对方案——对“中国加工”产品原产地的认定 -pg电子试玩网站免费
2018年6月15日、8月16日、9月17日,美国政府依据301调查单方认定的结果,分别公布了3批产品名单,对原产于中国的约2500亿美元的商品加征关税。我们期待中美两国通过磋商对话妥善解决摩擦。企业层面也应做好应对工作,多管齐下降低加征关税的影响。据了解,目前企业主要采用或考虑的途径有:参加听证会(三个征税清单听证会均已结束);提交产品排除申请(将特定产品排除在征税清单之外);重新考虑产品归类(新归类的产品可能不落入征税清单内);重新考虑交易定价(降低缴纳关税金额);将产品生产转移至第三国(如越南等东南亚国家)等(改变产品原产地)。但有一个途径鲜被提及,即对部分原材料和零部件来自中国境外的“中国加工”产品的原产地进行重新认定。
据中国对外经济贸易统计学会统计,2018年1-12月,我国加工贸易占出口总额的32%[1]。一定程度上反映了我国出口产品,很大一部分都含有进口成分。中国加工并不一定等于中国原产。企业如何准确确认产品原产国,避免被贸易战加征关税“误伤”?笔者根据美国海关和边境保护局(us customs and border protection,以下简称美国海关)自加税措施实施以来的部分关于原产地认定的海关裁定(customs rulings),结合美国海关公布的《美国原产地规则——优惠原产地规则和非优惠原产地规则(知法守法项目出版物)》(u.s. rules of origin preferential and non-preferential rules of origin, an informed compliance publication)以及部分美国律师文章,总结和建议如下:
一、 301措施项下加征关税针对的是中国“原产”,而非中国“进口”。
美国海关官方网站,“针对中国部分产品的301贸易救济措施”专栏明确:“301关税仅适用于中国产品,依据是产品原产国,而非出口国(the section 301 duties only apply to products of china, and are based on the country of origin, not country of export.)”。
因此自中国转口,未经过任何加工的产品,不落入301关税适用范围。如果产品部分原材料或零部件系进口,则需根据原产地规则判定产品原产国。
一、 判断301措施项下产品是否属于“中国原产”依据的是美国原产地规则,具体判定标准是是否发生实质性转变,考虑因素是“名称、性能、用途”是否发生改变。
自301加征关税以来,笔者所在的商法中心法律顾问处就经常接到以下咨询:如果我将部分生产线转移至国外,是否就可以不受加征关税影响?我公司产品有价值45%的零部件来自韩国,在中国组装后出口美国,是否落入301加征关税范围?通过美国海关公布的以下与301征税有关的裁定,对上述问题进行分析:
1. 在中国原产零部件,在第三国组装的产品,是否落入301加征关税范围
2018年9月13日,美国海关的一个裁定(h300226: modification of ny n299096; country of origin of electric motors from mexico; 2018 section 301 trade remedy; 9903.88.01, htsus)引起企业和法律界的关注。该裁定认定,在墨西哥生产的电子马达(electronic motor),其中定子和旋翼原产于中国,从“原产地标签(origin marking)”的意义上,适用北美自由贸易协定(nafta)的原产地规则。根据nafta原产地规则,该产品是否能获得原产地标签意义上的墨西哥“国籍”,应发生税则归类改变 (change of tariff heading)。美国海关进一步认定,因为进口零部件归类是8503,马达归类为8501,归类发生了改变,因此,产品可打“墨西哥原产”的标签。
接下来,美国海关话锋一转:“考虑产品是否应适用反倾销、反补贴或其他保障措施,判定原产地应适用实质性改变标准(considering a product that may be subject to antidumping, countervailing, or other safeguard measures, the substantial transformation analysis is applied to determine the country of origin)。”根据美国国际贸易法院2016年energizer battery案,判定产品是否发生实质性改变,从“名称、性能和用途(name, character and use)”三个标准进行分析。美国海关认为,中国原产的零部件,在进口到墨西哥那一刻,其成品的最终用途(end use)就已确定,因此墨西哥发生的只是简单组装(simple assembly),不构成实质性改变,所以再301措施项下,依然属于“中国原产”,需加征关税。
一些美国律师评价上述裁定,用的是令人迷惑(confusing)这个形容词[1]。一个产品怎么可以标签是“墨西哥原产”,却被视作中国产品征税?然而,这就是美国原产地规则的现实,复杂而服务于其贸易目的。当然,美国海关裁定可以起诉至美国贸易法院,并非终局认定,我们将继续关注类似案例的裁决和诉讼情况。
1. 美国原产原材料,在中国加工,是否落入301加征关税范围
除了上述在第三国加工,另一种中美贸易常见表现形式,是美国将原材料出口至中国,中国加工后再出口至美国,此类产品是否会被加征关税?
2018年11月2日,美国海关做出裁定[2],将成块口红原料出口至中国,在中国进行加热,再分装入口红管(tube),因“名称、性能和用途(name, character and use)”未发生改变,在中国未发生实质性转变(substantial transformation),口红产地仍是美国,不需要加征关税。
我国大量的,从事简单加工的企业可以受以上案例的启发,如果产品在中国只是进行了简单加工,则不一定需要缴纳额外关税。
一、 可申请美国海关预裁定
从上述两个案例可以看出,301措施项下适用的原产地规则是美国自己的原产地规则(并非出口国原产地规则)。美国原产地规则很复杂,根据目的不同,适用的规则不同(原产地标签与反倾销、301等保障措施适用不同规则)。301措施适用的“实质性改变”标准过于原则化,给美国海关和法院较大的自由裁量权。1993年《美国海关现代化法案》(customs modernization act)提出“知法守法(informed compliance)”的概念。据此,进口商自行申报产品原产地,但应尽到“合理的注意”(reasonable care)。海关通过抽查等方式监管,如果发现虚报原产地将面临处罚,甚至刑事责任。
如何增加原产地认定的确定性呢?中国企业可以配合美国进口商可以向美国海关申请预裁定(pre-importation/advance ruling),此类裁定在所有口岸都是有约束力的,除非被cbp修改或撤回,或被法院改判。
综上,原产地是中美贸易摩擦背景下企业,特别是加工型企业容易忽视,却又是非常重要的一个问题。如企业有进一步问题,欢迎垂询中国国际贸易促进委员会商事法律服务中心法律顾问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