比通关时效更惊人的是这些年港口费用飙升! -pg电子试玩网站免费
最近大家都在热议通关时效,期待政府确实能够通过不断优化营商环境,改善进出口通关环节的部门相互衔接,从而有效的降低企业的供应链从成本。其实,这些年由于管控完全处于失控状况,本港的供应链的费用已经出现了大幅度飙升的状况!
我们之前有提到一个概念,就是通过实施aeo认证流程再造,能够降低企业的5-10%的供应链成本。很多企业误解为以为是海关通关速度加速后可以达成这个降低成本效果,实际上在整个通关时效中,海关清关放行占据的整体成本不是非常大的。而是因为企业速度加快流程优化后整体的通关时效提速后带来的整体的供应链成本的优化。
所以考虑问题一定要从整体的全供应链角度去考虑,不能但从单个部门或单个节点去评估评价,这种评估或评价没有任何效果。因为企业从发货到货物上船离港,货物货物到港到提货离港涉及到海关、海事、船代、货代、堆场、码头、运输、报关等多部门高度协调,任何一个节点卡壳都可能造成的货物滞港。
最近通关时效被上升到一个政治高度,因为国家领导的高度重视,目前已经被罗列到各口岸效率重要核心评估kpi指标中,但与之对应的是带来的另外一个相反效果。
比如目前各口岸出现的过规定的时候不接单,强制要求提前申报,强制要求拆单申报增加成本,强制规定72小时内之内必须完成对应清关手续这种人为干涉企业的日常商业行为的奇怪规定发生,违背了整体的促进贸易便利化的初衷,造成了企业的供应链成本大幅度攀升,不仅是物流供应链企业不堪其苦,而且各收发货人也是受伤不浅,各种折腾何时休?
这也反应我们的政策制定初衷都是好的,但真正落地实施的时候,因为受各种因素的干扰或影响,偏离初衷,这种单一部门管控落地规定给企业带来的痛苦,失败成本是非常巨大的,在当前贸易冲突,贸易壁垒的大背景下只能够是适得其反,也格外惹眼,甚至可能成为压死企业最后一根稻草。
如果我们制定落地政策或各种考量的时候能够从企业的实际商业运营情况出发,尊重商业惯例或商业规则,则可能会让政策受益更多的企业,让境内的企业生存的更好一些,对经济促进更大一些。可惜我们现在的政策导向是向上汇报,向上负责制,没有办法照顾到企业的利益所在,所以以至于这一段时间各种奇怪的规定都出来。
事实上这几年的全国通关一体化改革已经取得了非常明显的效果,只要按照正确的道路继续走下去,企业还是会充分享受到简政放权和便利通关带来的巨大便利,大力培育合规企业,培育企业的自律管理意识,前端放开,后端管住,持续推进”放管服“优化职能相信还会更好,但完全没有必要多此一举出台各种限制规定影响企业的正常经营。
提升通关时效要真正的压缩通关时间,提升通关效率,一定要以全供应链视角去看待问题,无外乎就解决两个问题:一是增效,二是降本。这是采购和供应链管理中两大核心问题。
解决各部门政策协同的问题,目前影响中国的通关时效的核心因素不在海关,而在于部门与部门之间的协同效率,这点也是政府目前被诟病的最多的。部门之间的利益均衡,监管之间的各种。
从全供应链的视角来看,要解决这个问题,一定有一个强力的统筹部门,目前国内各自为政,各管自己的一亩三分地,造成了目前通关环节问题多多。比如这些年的费用飙升,完全就是处于失控状态,收发货人完全处于弱势地位。任何单位都来加个费用,也没有个听证,想加就加,市场马上跟风,收发货人毫无对抗的余地。
持续下去,营商环境就会越来越糟糕,竞争力就下降,如果不是这次的贸易战,基本上没有一个政府部门来关注这一块的问题。
与之不同的是,美国通关口都有对应强势主导部门,想随便改变流程和规则,某一单个主体想增加费用,都必须向美国联邦海事委员会fmc报备。
事实上,做一个中美的本港费用的横向对比,会惊奇发现国内的费用已经非常惊人,换单费用,电放费用,其他各种新增的名目的费用惊人。强势的部门拼命增加费用,弱势部门还是十多年维持在一个价格水平,比如报关行的费用,应该基本维持了十几年没变,但船公司的费用基本上都翻了好几倍了,如果持续这种情况发展下去,可能后果会更严重。
要从全供应链角度去增效降本,需要一个整个体系来关注这一块的问题,综合统筹,明确责任归属,避免按下葫芦浮起瓢,或则为了解决一个问题故意去掩盖问题点,让问题爆发的更严重。
政府也一直在解决这个问题,但如果仅仅是为了解决一个指标而不去为企业真正考虑降低成本的话,则可能永远会陷入一个“解决一个问题,冒出更多问题的”死循环中,期待大家能够在评论区评论,一起来献言献策,我们在后面在持续整理更多内容出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