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外贸易增长开启新模式 -pg电子试玩网站免费
2015年以来,世界经济仍处“弱复苏”阶段,美、欧等发达经济体运行情况弱于预期,新兴经济体发展受到严峻挑战;中国经济持续下行压力不减,对外贸易增速呈现趋势性下滑走势。
但是,中国对外贸易发展的长期优势没有变,贸易结构不断优化的基本趋势没有变,国际市场占有率继续扩大的现实情况没有变。在经济发展“新常态”下,中国对外贸易发展将进入“提质增效”的新阶段。
贸易增速持续下滑,结构改善有所推进
1.进出口减速下滑
1-7月,中国进出口呈现负增长,增速远低预期,同比下降7.2%。由于世界经济增长低迷,国际大宗商品价格暴跌,国内宏观经济处于三期叠加阶段,人民币实际有效汇率偏高,出口同比下降0.8%;由于国内投资、消费需求趋缓,产能过剩导致工业生产乏力,铁矿石、原油等国际大宗商品价格跌势不改,进口增速同比下降14.6%。进口增速低于出口增速,造成衰退型顺差高企,1-7月,贸易顺差额达到3050亿美元。
对于进出口增速下滑应客观认识:一是世界贸易依然低迷,世界贸易组织数据显示,今年前5月全球出口下降11.3%,进口下降13.8%,中国的进出口增速尤其是出口增速显著高于世界平均水平;二是尽管进口增长大幅下挫,但是由于我国主要大宗商品进口量增价跌,降低了国内企业生产成本,改善了企业效益。商务部统计,原油、塑料、大豆、成品油、天然气、纸浆、谷物、铜精矿等8类大宗商品进口合计减少付汇912.5多亿美元,国内企业进口购买成本降低约5600亿元人民币。
2.贸易结构持续改善
产品结构方面,我国机电产品出口保持正增长,劳动密集型产品出口下降较快。1-7月,机电产品出口增长1.3%,略高于整体出口增速,占外贸出口57.3%;七大类劳动密集型产品出口增速同比下降1.1%。企业结构方面,民营企业贸易额比重进一步提升。民营企业贸易情况是新阶段反映中国外贸创新与竞争力提升的重要方面。1-7月,民营企业出口额占外贸总值44.7%,较去年同期提升2.3个百分点。这体现了外贸领域“大众创新、万众创业”战略得以积极落实。
市场结构方面,我国贸易市场多元化态势继续深化。传统市场中,中国对美国出口增长,对欧盟、日本下降;新兴市场中,中国对金砖国家双边贸易呈现不同程度下滑,对东盟以及“一带一路”周边国家出口增长较快。贸易方式结构方面,一般贸易增速继续快于加工贸易,二者结构进一步优化。
3.新兴业态有所发展
尽管当前我国外贸增速放缓,但是跨境电子商务等新兴业态蓬勃兴起,逐渐成为对外贸易新的增长点。今年以来,国务院等有关部门出台了《“互联网 ”行动指导意见》、《关于促进跨境电子商务健康快速发展的指导意见》等政策文件,有力支持了跨境电子商务发展,形成了一批具有国际竞争力的电商企业,开辟了大量中小外贸企业的创新拓展空间。根据有关测算,未来几年,中国出口电商交易规模增速将保持在20%-25%左右,到2017年跨境电商交易额将占进出口贸易总额的20%左右,达到6.64万亿元。
4.贸易战略稳步落实
为应对世界经济与中国经济发展“新常态”,国家实施了“一带一路”、“中国制造2025”等重要发展战略。今年以来,外贸领域战略得以良好落实。1-7月,我国 对“一带一路”沿线印度、泰国、越南等国出口分别增长9.8%、16.3%和12.5%。同时,中国与“一带一路”周边国家在吸收外资、对外直接投资、对外承包工程、对外劳务合作等方面均取得了较快发展。
在自贸区建设方面,继上海自贸区成立后,广东、天津、福建3个自贸试验区于上半年挂牌。四大自贸区深入推进总体方案的各项改革创新措施,加快政府职能转变,促进投资贸易便利化,并在企业注册、跨境贸易、吸引外资等方面取得了初步的成效,形成了沿海地区区域性贸易发展增长极。
对外贸易面临的外部环境发生深刻变化
全球经济尚处在复苏进程中,过程缓慢而艰巨。在全球性调整的大背景下,中国经济步入新常态,经济增长由“高速”转向“中高速”,经济结构不断优化升级,发展动力由要素、投资驱动转为创新驱动。我国对外贸易面临的内外部环境发生深刻变化。
1.短期内世界经济呈现“弱复苏”
(1)发达经济体经济增长形势进一步分化
美国经济情况略有改善。一季度,美国由于恶劣天气、罢工事件、能源部门投资削减、以及净出口大幅下降等因素,经济增长0.6%。二季度以来,美国经济增长有所好转,失业率保持稳定,家庭支出增长,房地产市场改善,gdp增速实现由负转正,但整体走势差于预期。
欧元区经济出现企稳态势。在新一轮量化宽松政策刺激下,欧元区经济企稳回升势头进一步增强,二季度欧元区经济环比增长0.4%;德、意、西等主要经济体制造业pmi指数均处在扩张区间,但希腊债务危机对欧洲经济的滞后影响并未消散。
日本经济再度下滑。二季度下降1.6%。
(2)主要新兴经济体面临减速下行压力
俄罗斯在欧美联合制裁持续和油价大幅回落的双重打击下,经济持续衰退,二季度gdp下跌4.6%。
巴西受铁矿石等大宗商品价格走低影响,国内能矿企业生产经营困难,同时通货膨胀居高不下,政府被迫采取连续加息的紧缩政策,上半年经济呈现回落走势。
印度经济是新兴国家中少有的亮点,在莫迪政府加大改革激发企业活力、加大开放吸引外资快速流入以及有效控制通胀等因素的作用下,经济增长速度加快。
2.下一阶段世界经济趋势
一是世界经济延续温和增长态势,但预期降低。
尽管美国经济向好对世界经济平稳运行将起到支撑作用,欧盟、日本经济积极因素不断累积,但是新兴市场国家经济增长面临减速压力,世界经济整体难以快速增长。6月份世界银行《全球经济展望》报告预计2015年全球经济增长2.8%,较上次预测下调0.2个百分点。imf同样下调世界经济增长预期,《世界经济展望》更新报告预测今年世界经济增长3.3%,低于2014年水平。
二是国际大宗商品价格中低位波动。下一阶段,石油、天然气、铁矿石、农产品等初级产品价格即使出现超跌反弹,但在世界经济低速增长、全球需求不足的背景下,预计涨幅有限,总体将呈现中低位波动震荡走势。
三是主要货币汇率分化加深。尽管美国加息进程一再推迟,但是美元升值预期已经形成并逐步强化,美元资产收益水平提升。欧洲、日本以及部分新兴经济体货币出现不同程度贬值,导致人民币实际有效汇率相对偏高,对外贸出口形成抑制。尽管人民银行对去年下半年以来人民币中间价和即期汇率累积偏差进行了一次性校正,但人民币实际有效汇率下浮幅度有限。
四是地缘政治风险深化。欧美制裁导致俄罗斯经济陷入衰退,对外经贸合作受阻,同时也对部分欧盟成员国造成冲击。美国推行亚太再平衡战略,日本、菲律宾等国不断在东海、南海制造事端,给中国发展带来麻烦。
3.中长期国际经济进入潜在水平下行阶段
中长期,全球经济格局继续深度调整,国际竞争更趋激烈。受发达国家经济联盟的“再组合”、大国货币与财政政策的“再调整”、新兴经济体的集体困境、全球金融市场的持续波动、各国创新与增长动力的长期疲弱等因素影响,全球发展所呈现出的不确定性持续加大,对外贸易面临的外部经济环境错综复杂。
一是世界经济面临艰巨的再调整、再平衡任务。
发达国家需进一步改变负债经济增长模式,减少经常项目赤字;而新兴经济体要着力扩大内需,压缩过剩生产能力。由此,发达国家必须进行财政紧缩,降低公共债务水平,提高居民储蓄率进而减少家庭负债。财政紧缩与消费缩减叠加将导致世界经济复苏与增长之路漫长而艰难,全球经济增长进入潜在水平下行的“新常态”阶段。
二是国际贸易增长趋缓。
由于金融危机冲击,各国博弈重点转向全球市场争夺。在国际经济“新常态”下,海外市场成为稀缺资源,各国对国际市场的争夺更加激烈,贸易保护主义不断升级。世界贸易组织的影响力趋于弱化,区域贸易组织不断兴起,国际市场逐步被分割,中国面临的市场环境更加严峻。
三是科技进步向多极化方向发展。
各国竞相确定未来科技发展重点战略与领域。美、欧等国提出绿色发展、智能制造等战略,更加重视新能源、生物技术、信息等新技术产业发展,为经济增长寻求新空间。新兴经济体提出大力推进高技术产业发展,实现传统产业升级,努力提升科技研发水平。国际实物贸易产品技术水平不断提高,给中国外贸发展带来新挑战。
四是各国财政货币政策逐步转变。
美国由于经济增长复苏态势较好,“再工业化”战略实施使产业结构调整取得一定进展,货币政策与财政政策向“正常化”转变。欧盟由于部分外围国家经济发展仍不乐观,核心成员国经济增长出现波动,预计仍将坚持宽松的货币政策。新兴经济体为促进经济发展、解决结构性问题、缓解国际资本流动造成的冲击,预计将维持略为积极的财政货币政策。国际宏观政策分化将导致国际资本无序流动程度加大,主要货币汇率走势大幅波动。
未来对外贸易面临的国内环境
1.短期内中国经济运行持续“缓中趋稳”态势
下半年,国内需求有望扭转持续下滑势头。固定资产投资领域,资金来源不足问题有望缓解,房地产市场呈现回暖态势,连续降息降准等宽松货币政策降低融资成本,企业利润缓慢回升,预计投资需求将缓中企稳。社会消费领域,就业形势基本稳定,居民收入增长快于gdp增速,支持消费的宏观政策效应不断释放,预计消费需求将保持基本平稳。
但是经济领域中结构性问题和风险仍然存在,产能过剩问题短期难以化解,地方债务处置困难重重,通货紧缩压力不减,资本市场波动加大,宏观经济运行受到多重因素制约难以快速增长,仍将保持缓中趋稳走势。预计全年gdp增长7%左右。
除了中国经济平稳运行外,国家将在进一步落实已经出台的外贸稳增长、扩大进口等政策措施的基础上推进“一带一路”战略实施,加上新增三大自由贸易试验区、培育外贸竞争新优势、促进跨境电子商务发展等更具针对性的重大措施,将对下半年外贸企稳回升起到支持作用。
2.中长期中国经济进入“新常态”发展阶段
中国经济进入世界中等偏上水平国家行列以后,和过去30多年经济发展相比,出现经济增速减慢、经济结构转型、经济增长动力转化的新特征。
一是需求结构呈现新变化。
从消费需求看,我国先后形成三次较大的排浪式消费。目前,随着居民收入达到中等偏上国家的水平,消费开始拉开档次,个性化、多样化消费成为主流,服务消费需求增加。从投资需求看,伴随每一轮排浪式消费和出口增加,从轻工业到重工业投资呈现轮动增长,投资回报率长期处于较高水平。经过30多年高强度大规模投资,传统产业、房地产行业等相对饱和。
从出口需求看,过去我国劳动力成本低,资源土地成本低,环境代价低,国际市场扩张快,出口成为拉动经济增长的重要动力。现在,世界经济增长放缓,我国低成本优势发生逆转,需要培育新的竞争优势,并通过“走出去”输出国内过剩产能,带动出口增长。
总体而言,“新常态”下,中国外贸的“低成本”优势与“入世”红利因素逐渐减弱,国内消费与投资需求从速度到结构均发生实质性变化,中国进出口将进入以“对外投资”带动“贸易与服务”出口的新阶段。
二是产业结构呈现新变化。
过去,供给不足是经济主要矛盾,社会生产的目的是满足人民群众不断增长的物质和文化需求。现在,由于模仿型和排浪式消费基本结束,投资速度减慢,需求结构调整,导致传统产业的供给能力大大超过需求,钢铁、建材等行业产能已经绝对过剩,房地产、汽车等也出现了区域性和结构性的过剩。
新兴产业、现代服务业的作用将更加凸显,而这些产业受制于人才、技术、体制的制约难于快速发展,教育、医疗、养老、旅游休闲、文化等领域受到体制、机制和意识形态的约束,供给远远不能满足需求。在中国产业转型与结构调整的大背景下建立对外贸易的新优势,需要在人才培养、产品研发、产业配套等方面做相应调整,不可能一蹴而就。
3.未来中国对外贸易增长压力加大
基于以上因素,一方面,世界经济处于缓速增长阶段,结构性问题突出,不确定性因素较多,对外贸易难以恢复快速增长。另一方面,下半年世界经济形势优于上半年,外部需求略有好转,国内经济呈现企稳迹象,预计出口仍有希望扭转负增长局面。
初步判断,全年出口将增长2%左右,进口将下降10%左右。贸易结构方面,服务贸易增长仍将快于货物贸易,机电产品与高技术产品占据出口主导地位的格局不会改变,贸易伙伴多元化的趋势继续深化。
外贸“稳增长”仍需加力,转变发展模式成为主线
当前,外贸形势复杂严峻,下行压力加大,传统优势弱化。稳定对外贸易增长、转变发展模式是下一阶段扶持外贸发展的重点,也是推进新一轮更高水平对外开放的关键所在。
1.大力发展跨境电子商务
推进对外贸易新业态发展,促进跨境电子商务体系建设,有利于拓展海外市场,降低企业成本,提高运行效率。
一是鼓励有实力的电商走出去,配合实体企业对外贸易扩围,在海外建立分支机构与营销服务体系,借助国际信息化浪潮,构建覆盖全球的电子商务网络体系与物流、仓储、运营系统,探索中国对外贸易发展新路径。
二是在财政、税收、信贷等方面加大优惠力度,支持跨境电商重点业务与重大项目建设,鼓励中小企业通过跨境电子商务拓展国际市场,实现大众创新、万众创业目标。
三是建立健全跨境电子商务监管,打造系统化服务与监督管理体系,选择部分地区试点跨境电子商务通关、商检、结汇、退税等环节“单一窗口”综合服务体系建设,并逐步扩大试点范围。
2.重视国际产能合作
国际产能合作有利于中国完善全球产业布局,充分融入全球价值链,化解国内产能过剩问题,提高国际化程度。
一是结合东南亚、中东、非洲等发展中国家产业升级要求,搞好可行性研究,推进国际产能合作,支持重点领域如钢铁、水泥、化工等行业大型企业走出去承揽海外工程与投资建厂。
二是结合“一带一路”建设,发挥亚投行积极作用,扩大与周边国家产能合作项目,以轨道交通、电力、资源开发等为重点,坚持“义利并举、合作共赢、开放包容、市场运作”原则,对主要相关国际产能合作项目予以支持。
三是尽量避免在国际产能合作中再次出现恶性竞争现象,配合国有企业改革,推进重点企业兼并重组,对关系到中国国际合作战略利益的大型企业加强综合监管,规范境外经营行为。
3.积极扩大进口
一是结合当前中国消费升级要求,通过进一步降低进口关税等措施,扩大婴儿用品、老人用品、日用品、奢侈品等消费品进口,减少海外代购行为。
二是抓住当前原油等国际大宗商品价格下跌的有利时机,扩大能源、资源等战略性产品进口,降低国内企业生产成本,并适当增加战略储备。
三是推进中美投资协定谈判,以中韩自贸区、中澳自贸区建设为契机,全方位鼓励高技术产品和服务、先进技术装备等高端产品与服务进口,发挥“技术溢出”、“管理溢出”等效应,提高国内相关产业发展水平。